近年来,七星关区医保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以提高医保基金监管效能为目标,以“强化监管、促进规范、形成自律”为抓手,通过“智审天网、常态防线、靶向攻坚、协同共治、自律升级、行业规范”六个维度,推动定点医药机构从“被动监管”向“主动自律”转变。
智审天网,科技赋能精准监管。依托省级智能监管平台,预设2000余条规则,覆盖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流程,自动识别异常诊疗、重复收费等违规行为,实现“实时监控+智能分析+自动预警+快速处置”闭环管理。自智能审核规则运行以来,识别准确率95%以上,监管效率提升300%,有效保障了监管质量。
常态防线,日常审核织密护网。组建“医疗+医保”复合团队,根据审核拨付规范,聚焦诊疗、药品、收费三大领域,以“线上筛查+线下核查”双轨模式开展常规审核,严把基金出口关。建立“周调度、月结算、年考核”工作机制,督促指导医药机构结合审核反馈问题,举一反三抓实整改销号,促进内部规范诊疗。拒付违规基金187.66万元,规范诊疗覆盖率达100%,问题复发率下降40%。
展开剩余64%
靶向攻坚,现场督查精准打击。组建综合督查组,创新“大数据筛查+四不两直”工作模式,锁定结算人次异常、基金增幅异常机构,通过“线索研判+现场核查+快速处置”程序,对涉及医药机构按规处理。及时公布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典型案例,引导医药机构以案为戒,时刻警醒,进一步增强自主规范诊疗、规范服务的意识。督查检查1038家次,追回基金881.69万元,暂停协议8家,解除协议47家,案件查办效率提升50%,违规申报增幅下降60%。
协同共治,联惩机制破解难点。建立医保、卫健、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监管机制,打通部门数据壁垒,实现“线索共商、证据共用、结果共享”,形成部门协作、固定证据、科学认定、依规处置的工作格局,实现发现问题“一案多查、一案多处”,起到打击一家震慑一片的效果。目前,已移交卫健问题线索287条、市场监管问题线索290条、纪委监委线索4条。
自律升级,自查自纠激发动力。结合国家省有关问题清单和七星关区实际制作印发了《定点医疗机构自律清单》,形成“对照清单+内部常规”自查机制,指导在医疗机构内部开展“三个一”行动,推动医药机构从“被动查”向“主动找”转变。全区主动开展自查自纠868家次,退回基金392.17万元,行业自律效果逐渐显现。
行业规范,控费降本提质增效。通过DIP病组的边际结余贡献率,倒逼医院从“重抓业务收入”向“严格成本、提升质量”转变,引导医院优化资源配置,避免过度治疗,规范诊疗服务行为,促进行业自律,降低成本,实现就诊人次、基金支出、个人自费“三降”成效,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。同比2024年,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减少1987人次,医保基金支出减少3460.37万元,个人自费减少4439.27万元。
下一步,区医保局将推进“三个升级”:升级“数据监管”,推动智能决策;升级“支付管理”,实现监管到人;升级“规范服务”,保障行业自律。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措施,形成医保、医疗共建共治共享的监管格局,切实守护好群众“看病钱”“救命钱”安全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锦焘
编辑 汪瑞梁
二审 谢朝政
三审 李凯
发布于:贵州省